“堅持數字經濟和制造業‘兩手抓、兩手都要硬’,形成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‘雙引擎’。”——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的發令槍響聲猶在耳,杭州已然進入
實戰狀態,亮出實招硬招。
今天舉行的全市實施“新制造業計劃”動員大會,擘畫出推動杭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清晰“路線圖”。與此同時,已在市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數日的《關于實
施“新制造業計劃”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(下稱《若干意見》點擊查看全文 ),也完成了公開意見征求,將在廣泛吸納市民和企業家意見建議、進一步修
改完善后正式發布,打出推動杭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磅“組合拳”。這是一份“干貨”頗多、含金量頗高的政策文件。縱覽《若干意見》全文五部分二十三條,
通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,聚焦企業關注的難點堵點問題,做好既有產業政策優化整合,推進服務保障體制機制創新,不少政策條款都有實質性突破,有望在發
揮企業主體作用、加強要素保障、強化協同協作等方面釋放可觀的政策紅利,推動杭州制造業煥發新活力、走出新路徑、再創新輝煌。
錨定“高質量” 政策主線更清晰
“杭州需不需要制造業?”“杭州需要怎樣的制造業?”
面對這兩個事關未來方向和抉擇的重大問題,《若干意見》給出了堅定有力的回答:杭州不僅需要制造業,更需要高質量發展的制造業。
《若干意見》的靠前部分(第1-2條)即闡述了實施“新制造業計劃”的緊迫性、重要性,明確了“新制造業計劃”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。
總體要求是,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,堅定“優質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服務化”發展目標,堅持增總量、優存量、促增量、提質量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
革為主線,以夯實產業基礎為根本,加快培育、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,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,整治“低散亂”企業、淘汰落后產能,形成數字經濟與制造業“雙
引擎”,再造杭州發展新優勢。
目標愿景也令人期許。《若干意見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0億元,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,年均增速10%;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千億元以上
企業5家,百億元以上企業30家,十億元以上企業400家,規上工業企業數8000家,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。
做好“加減法” 政策含金量更高
與其平均用力、“撒胡椒面”,不如攥指成拳、力透紙背。
此次《若干意見》對涉及支持制造業的27個產業政策文件進行了系統梳理、優化整合,既吸收了已有政策中含金量較高的條款,又結合部門意見和企業實際,對部分實
施效果好的條款作了加強,讓政策更聚焦、更精準、更有力。比如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研發費用補助政策,原先的覆蓋范圍是1000家( 規上企業300家、規下企業
700家),此次《若干意見》調整為普惠型,并且將補助額度統一調整為新增研發經費的20%,比較高不超過200萬元。
《若干意見》還積極回應企業呼聲,針對比較集中的訴求制定了相應條款。比如提出要“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共享,到2025年布局4-5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,按其新
購置研發設備總價的50%進行補助,單個平臺補助比較高不超過3000萬元”。據市政府研究室統計,《若干意見》中類似新提出的條款有8條,做加法的條款有14條,共有
64處創新點。同時,《若干意見》特別注重站在企業角度,講求政策的通俗易懂、簡明扼要,讓企業看得懂、用得上,為企業申請政策提供更加清晰的操作指引。
打通“腸梗阻” 政策保障力度更強
土地、資金、環保、人才等方面要素是影響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,也是區縣(市)和企業關注的重點。
為了更加精準有效地破解制造業發展的痛點、堵點、難點,《若干意見》在起草過程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。市政府研究室組建調研組,先后召開部門、區縣(市)、
企業層面的三場座談會,實地走訪娃哈哈、萬向、傳化、正凱等知名企業,當面聽取宗慶后、魯偉鼎等企業家的意見,收集各層面問題91條、意見建議92條。
這也讓《若干意見》更容易找到“腸梗阻”的癥結所在,有針對性地加以破解。對于企業和區縣(市)訴求強烈的重點要素,政策文件加強了保障力度,明確了相關
剛性指標。
比如在土地要素方面,再次明確了“全市工業用地規模300平方公里底線,每年新出讓的工業用地(不含創新型產業用地)占年度出讓土地的比例不低于30%”的剛性約
束。在資金支持方面,提出“組建市創新投資有限公司,籌集運作好總規模300億元、首期規模10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”。在環保準入方面,明確“推動‘區域環評 +
環境標準’改革工作向區縣(市)級產業平臺、小微企業園延伸”。
下好“一盤棋” 政策協同更有效
打好制造業“翻身仗”,不能盯著“三分地”,務須下好“一盤棋”。
對此,《若干意見》力圖通過服務保障體制機制創新,強化各地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協作,凝聚全社會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。比如針對優質制造業企業外
遷問題,《若干意見》提出“對市域內整體轉移的工業項目,統計數據、企業稅收及存量稅收區級留存部分歸遷入地,對于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,由遷入地和遷出地具
體協商稅收利益,項目考核加分分別計入遷出地和遷入地當年度的招商引資業績”,以此促進優質產業項目在市域范圍內優化配置。
再比如針對政府服務企業不夠精準的問題,《若干意見》提出“每年抽調優秀干部進駐服務重點企業,進駐服務時間認定為基層任職經歷”,讓優秀年輕干部和企業共
同成長。針對政策資金統籌難問題,提出“對重點項目由市區按1:1分別承擔,其他涉及財政資金支持的政策,采用‘區縣(市)財政精準支持, 市財政相應獎勵’的
方式予以兌現”,提升資金使用效率,確保企業扶持資金及時足額發放。
一圖看懂杭州“新制造業計劃”

資訊來源:杭+新聞 首席記者:齊航